浓浓乡情 观雾山/文
清晨,风和日熙,我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迟迟不愿下咽,却留在去武汉天河机场的路上慢慢品味……
缘由一张特殊的调令,孩子将退休的父母从鄂州调到千余公里之遥的蜀地诗城一个古朴的小镇____武都,职业“带薪保姆”,却也享受天伦之乐。
两小时后,飞机降落绵阳,又乘座班车来到诗城,虽然饥肠小有意见,但中午的吹烟尚未升起,交通的便捷使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诗城是四川省江油市的名片,古有诗仙李白、近有海灯法师而闻名九洲。
蜀西北的语言有着浓浓的四川口味,甚好听懂,而我独特的乡音却成为在小镇交流的障碍。不得已,在菜场中、在超市里、在骚客间,我只能憋着“鄂谱”与他们交流。为了使我爱上小镇,文友钟胜琼对家乡武都,饶有兴致地向我进行了介绍。
武都镇坐落在诗城市郊、窦团山脚下、涪水抚依而过,山青水秀,是一个优美而又小小的盆地。由于小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年四季如春,巴山夜雨,日照充足,盛产核桃、弥猴桃、枇杷、樱桃、桔、柚、杏、李、桃、梨等十几种优质水果,是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
武都原名江油,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四川早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王佑木的故乡。武都也是江油市的工业重镇,长钢四厂镶嵌其中。太白高中、初中、小学校就象一块块等待雕琢的宝玉,弘毅崇德,晶莹剔透。
窦团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窦团山为蜀中第五大名山,被誉为“世上无双景,天下第一峰”。山顶上三座孤峰鼎峙矗立,挺拔峻秀,峭壁如削,向月、飞仙、神斧三峰之间靠铁索往来。此山相传为唐代窦子明修道之处,又因山头如盛谷园囤故名窦团山。诗仙李白《题窦团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武都的马槽酒(苞谷酒)飘香四溢,当您在桃花岛中的农家小院小酌后,再漫步在桃花丛中,仿佛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晋和汉”,欲醉欲仙。
耳濡目染,使我对小镇有着肤浅的认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人李商隐的诗句勾引出我思乡的情结,家乡的景色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我眼球中闪烁:一望无涯的江汉平原里,路如棋盘,机耕如织,院舍林荫,大棚掀浪,菽稻铺金,鱼池粼波……好一派江南风光。
美丽的江城古朴典雅,西山积翠,澜湖碧珠;江舟织锦,工厂图画;航空都市,车水马龙。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简洁地向文友作以介绍。
特别是观音阁公园里的孙权像广场的夜晚,鱼窥伉丽,舟鸣蟠龙;人车如梭,歌舞升平。使我不禁舒喉放歌:
红男绿女广场依,独有吴王像武威:
背靠扬子思逝水,手挥武邑揽余辉。
声震银杏枝枝动,音洒丹花片片飞。
叟舞童梭忘往返,京腔汉调戏迷归。
啊!生我养我的家乡____鄂州,美丽的母亲!难忘的眷恋竟然使游子饮餐乏味,异域饮食再美,难比家乡清香的热干面。
于是,我饥腹来到了涪江边,潺潺的细流,她就像一个清澈、美丽少女,温柔地投入长江母亲的怀抱。涪水是长江的源头之一,望着东去的江水,触景生情,我的乡情更加浓烈,思绪万千:
涪水清纯扬子头,潺潺少女显温柔。
骚人戏水盈珠泪,春水一江东际流。
带着愁怅、带着思念,我信步来到滨江公园。突然,听见一声:“你吃了没?”一句亲切的乡音,仿佛是在寂静的原始森林里,听见了另人心悦的鸟声。我抬首一望,原来是几位古稀老人在互致问候后,在公园亭子中的棱长椅子上品茗、摆龙门阵。
从交谈中,方才知道他们是长钢四厂早年退休的老人,他们响应祖国的号召,来自四面八方,一九七四年支援“三线”建设而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贡献在这块神奇的土地。四十多年过去了,而这些雪鬓霜鬟老人,却个个对家乡充满热爱情怀。
民以食为天,他们摆龙门阵的主题离不开食物。东北人说东北的大米好吃,天津人说狗不理包子好吃,山东人说大葱卷大饼好吃,江苏人说盐水鸭好吃,家乡人说武汉的热干面好吃,江油人说肥肠红汤面好吃……个个争论得面红耳赤,难分胜负。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我忍禁不住,吟咏起来。
“这是毛主席说的,武昌鱼就在我们鄂城。”鄂州老乡边鼓掌边骄傲地说。
“你们这是拉虎皮作嫁衣!”四川老者不服气道。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我又吟起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大家听后面面相觏,哑然了。
四川人最爱摆龙门阵,毫不犹豫地自夸,他们蜀地是天府之国。这时,湖北的几位老乡瞪大眼睛望着我,我淡然一笑,吟咏了起来:
江南好,游子梦娇娥。鄂邑楼台争艳丽,武昌图画壮山河。金犬报春歌。
戊戌初夏